施政報告2025:全力推動創新科技相關措施

行政長官於10月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——《施政報告2025》,內容包括鞏固國家安全、提升治理效能、推動經濟多元化、吸引企業及人才、土地房屋供應、促進生育、青年發展及優化醫療服務等。本文從「施政報告2025」抽取與創新科技(I&T)相關的重點措施,讓業界人士快速了解是次施政報告中創新科技、人工智能(AI)、數據發展、研發資助及基礎設施等相關內容。

成立人工智能效能提升團隊

為協調及引領政府部門有效運用人工智能技術,重塑工作流程並推動科技改革,提升政府效率,政府將成立人工智能效能提升團隊。

由政務司司長主持,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及數碼政策專員分別擔任副主持及秘書長,並邀請私營機構代表出任另一副主持。優先處理具公共介面的部門,並處理部門提出的效率提升申請。預計於2025年內運作。

推動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產業發展

將人工智能定位為核心產業,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及應用導向發展,強調安全風險防範及跨行業融合。

策略包括強化基礎設施、推動「產業為AI」及「AI為產業」整合,涵蓋科研、資本動員、數據優勢及應用擴展。政府將於2025年內制定具體行動計劃。

加強人工智能科研及人才培育

提升本地人工智能研發能力,培育人才並吸引國際及內地專家,支持上下游研發。

AIR@InnoHK研究集群匯聚逾1,000名專家,創新科技園區內近1,000家AI企業。推出30億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吸引頂尖研究員,並於2026年成立10億元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。

動員資本投資人工智能

利用香港融資渠道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,透過投資人工智能企業推動增長。

香港投資公司(HKIC)作為政府擁有的「耐心資本」機構,將投資大型語言模型、雲計算及AI藥物開發等領域,持續支持人工智能產業。

強化數據優勢支持人工智能

善用「一國兩制」優勢,建立合規安全的跨境數據流動機制,並發展數據設施集群。

推動數據流向香港公園用於研究,推出AI補貼計劃,今年招標沙岭10公頃土地發展數據設施集群,包括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。

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範圍

推動人工智能在政府服務及商業領域廣泛應用,確保安全及風險管理。

人工智能效能提升團隊領導政府應用於數據分析、客戶服務及文件處理等,如警務報告、交通管理、iAM智能助理、照顧者支援聊天機械人、數碼病理及臨床工作流程。金管局及數碼港推出AI沙盒計劃,發展局提供建築AI補貼,律政司檢討AI立法需求。預計2025-2026年內多項應用上線。

發展新田科技園

發展210公頃戰略基地,支持創新科技產業,聚焦頂層規劃及產業定位。

今年公布發展計劃概念大綱,涵蓋規劃、產業佈局、土地協調及市場資源策略。與深圳河套合作區聯動發展。

加速北部都會區創新科技發展

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,包括創新科技產業園及大學城,創造就業及提升生產力。

成立北部都會區發展委員會,下設發展模式、大學城規劃(2026-2030年土地供應)及整體規劃等專責小組。包括產業聯動招標、融資計劃及專門立法簡化程序。

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

促進香港園區與深圳園區創新科技合作,聚焦生命健康科技、微電子、新能源及人工智能。

首三幢樓宇已落成,租戶陸續入駐;第一階段剩餘土地今年推出,深化兩地合作。

提升高等教育創新科技推廣及吸引國際人才

成立「留學香港專責小組」,推廣高等教育,聚焦學術研究及國際合作,吸引國際教學研究人才及學生。

小組包括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(UGC)、創新科技及工業局(ITIB)、香港人才吸引計劃(HKTE)、大專院校、經濟貿易辦事處及內地辦事處。措施包括「香港:你的世界級校園」宣傳活動,UGC撥款4,000萬元予八所資助大學加強海外及內地招生,從2026/27學年開始鼓勵夏季學習團及「香港學習團」活動。

推進應用科學大學發展

支持應用科學大學深化與內地及海外領先企業合作,促進產學合作及聯合推廣。

兩所大學獲應用科學大學資格,成立香港應用科學大學聯盟,探索與廣東省領先理工院校合作,建立大灣區交流平台。

推動中小學數字教育

透過資助及藍圖支持數字教育,提升AI素養及創新科技教育。

優質教育基金撥款20億元支持中小學數字教育。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,包括優化資訊及創科課程、訂定「人工智能素養」學習架構、納入AI教育核心課程、加強教師AI培訓及引入企業資源。

發展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

利用香港全球科技創新指數排名,推動創新科技發展,匯聚全球人才,支持航空航天及新型工業化。

聚焦三大創新科技園及五大研發機構,推廣航空航天科學、新型工業化、低空經濟及以人為本科研。

改善創新科技基礎設施戰略佈局

建立試驗線及研究所,提升創新科技基礎設施。

香港微電子研發院設立兩條試驗線;生命健康科技研究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籌備工作於明年完成。

加速新型工業化發展

透過產業就緒用例及資助計劃,方便創新科技企業在香港發展業務。

加快第三個InnoHK研究集群,聚焦可持續發展、能源、先進製造及材料,2026年上半年成立研發中心。放寬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門檻,將最低項目成本由3億元降至1.5億元,並提供技術人員就業配對資助。2026-27年推出創新科技產業導向基金,引導市場資本投向新興及未來產業。

支持以人為本科研

透過資助及補貼,支持殘疾人士義肢及其他惠民技術研發。

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推出兩年計劃,為截肢人士提供高科技義肢全額補貼,免費使用。

推動低空經濟生態系統

建立具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生態系統,將香港定位為亞太創新應用樞紐。

制定發展低空經濟行動計劃,包括修訂民航法例容許150公斤以上非傳統飛行器,提升垂直機場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基礎設施,今年底指定頻譜。鼓勵企業應用及試點項目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